对追星族来说,线下演唱会取消的这半年缺失了太多惊喜。目前文旅部对线下演出场馆开放的规定包括间隔一米就座、30%人流量限额、暂不举办大中型演出活动等措施,演唱会的恢复暂时还不明朗。各种云经济形式爆发下,云音乐节、线上演唱会也成为音乐人复工新方式。近期,TFBOYS七周年演唱会宣布将于网易云音乐平台直播,开售首日即售出50万张门票。但与此前的免费宠粉、低价售票不同,此次演唱会开启了线上演唱会分档售票的先河,最高档860元刷新了国内线上演唱会的票价记录,一时引发关于经纪公司“割粉丝韭菜”的广泛讨论。
▲ TFBOYS七周年演唱会,票价分为三档,最高达860元
从长期来看,线上演唱会可能成为演出行业的独立存在形式吗?不能亲临现场与歌手面对面的情况下,又凭借什么让观众付出高额票价呢?
线上演唱会并不是今年出现的新事物。过去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一般都会开通网络直播通道,不少歌手的专场演唱会也曾尝试过线上线下“双开”,如2014年汪峰演唱会开创华语乐坛大型演唱会直播先河、2016年王菲演唱会尝试VR直播。现场的狂欢沸腾气氛多少能为屏幕前的歌迷们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也切切实实打开了用户付费观看的心智,前者吸引7.5万次付费点播、收益超200万元,而后者同时在线人数高达2150万。但彼时,直播模式只是对线下的简单复制与补充,为无法到达现场的歌迷们提供观看渠道,因此也只在直播期间引起一波热度,并未有更深度的讨论。
▲ 2016年腾讯视频VR直播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
如今则是不得已之举,持续火热之势也引发了更多思考。受疫情影响,过去半年多位明星的线下演唱会取消。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季度演出行业直接票房损失约24亿元,其中刘德华取消武汉三场演唱会就损失7000万。此时,线上演唱会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并逐步进化不断成熟。
最初,歌手们自发直播唱歌、和粉丝聊天,这种“散装”音乐会还只是歌手和粉丝们宅家期间的“自嗨”,但即时互动、生活化场景拉近了星粉距离,满足了以Z世代为代表的用户与偶像之间的情感沟通需求。此后,B站“宅草莓不是音乐节”、抖音“DouLive沙发音乐会”等相继举办,将线上音乐会带入组织相对规范、具备规模性的阶段。这些脱离“原汁原味”、创新形式的云音乐会为线上演出带来了丰富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邀请130组华语音乐人参与、连办四场的“相信未来”义演将线上演唱会的热度推上顶峰,累积4.4亿人次观看直播。更有多位明星将传统演唱会转向线上,尝试线下演出的数字化转型。五月底,五月天在空荡的台北市立体育场为粉丝带来一场技术规格、制作水准完全不输线下的标准演唱会,引来80后、90后的集体刷屏,人们惊诧于线上演唱会的质量水准已然接近线下,甚至做出差异感。
▲ 五月天在台北市立体育场举办的线上演唱会,超3500万人在线同步观看
至此,不同类型的线上音乐演出不仅为歌手和粉丝提供连接通道,还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在特殊时期用音乐帮助人们对抗焦虑、建立信心,也为演出行业长远的线上发展探索出创新形式和良好互动氛围,从“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共同参与的群体狂欢”。
线上演出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超脱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弹幕、打赏、应援等互动玩法为粉丝提供了与线下截然不同的互动体验;轻综艺式、多机位切换的拍摄手法突破线下单一视角、更全面展示舞台,部分音乐会生活化的展示形式也拉进了歌手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但无论如何,现场演唱会的氛围感、冲击力是无可替代的,毕竟有赴一场约会的惊喜感、周围有同好们的呐喊、偶像真真切切就在眼前,这种身处其中的参与感是VR、弹幕暂时无法满足的。因此,线上演唱会若要摆脱线下的“替代品”角色,成为与其并行存在的独立演出形式,仍需要在创意设计、制作水准等方面做出差异化。
由于叙事逻辑、互动侧重点不同,线下模式重圈层狂欢、瞬时释放情绪,线上模式重大众共娱、深度精神对话,并非所有歌手都擅长直播这样综艺化、受众更广泛、过于直白的表演形式,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歌手也需要适应不同的镜头,就需要在内容、创意、舞台呈现等方面融合歌手调性,使歌手能够在观众缺场的情况下更流畅地表达情感,为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比如,大麦和优酷联合开展的“平行麦现场”计划致力于创造与线下平行的线上演出场景,通过打破舞台禁锢的分区域设计、电影化叙事方法、多元素融合的艺术场景,增加线上的精致感和故事性;在技术配置上,弹幕互动、打榜刷礼物、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等手段的运用带来更生动的观看体验;而电子票根的存留、分享、转赠功能则赋予了用户线上观演的仪式感。目前,已成功举行郝云、乃万两场线上演出,均获取较高热度。
▲乃万演唱会直播场景,收获全网6个热搜,相关话题阅读超4.7亿,讨论达50万
经历完全免费的公益模式、根据会员与非会员差异化定价后,线上演出的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通过用户购买门票/打赏、广告主赞助等方式获取收入。但目前来看,用户的付费倾向尚未得到明显培养、消费力较低。据新京报的调研数据,53.3%受访者愿意为线上演唱会付费,其中近五成付费水平在10元以下。
▲观众可接受的线上演唱会收费区间(来源:新京报)
但举办一场制作优良的线上演唱会成本巨大,远不止架几台摄像机、开设一个直播通道那么简单,对硬件设备、软件设计、收音/信号/互动接入等技术支持都具有极高要求。除了公益目的外,制作方、平台还有怎样的商业考量?
对音乐人来说,长期以来行业资源聚集于头部艺人,小众歌手、厂牌能够举办演唱会的机会并不多;流量时代,音乐人在输出好作品的同时,也需要持续和粉丝保持互动。除收入分成外,线上演唱会为他们提供了更亲近粉丝、展示真实自我、获取曝光的渠道,能够触及粉丝之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小众音乐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得到更恰当的呈现;同时,音乐人背后的唱片公司可以通过线上演唱会以较低的试错成本尝试新演出模式、推广旗下艺人。“小而美的线上演唱会,最有可能成为音乐人的完整作品和出圈利器”,行业内有观点这样认为。
从平台的角度看,线上演出的主要承载渠道为各大音视频、社交、直播平台,对他们来说,或许有直接成本收益之外的考虑。存量竞争时代,差异化内容、灵活高效的内容生产机制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举办线上演唱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当时当下收割用户注意力、获取一波新流量,更在于能够传递出平台具有紧跟用户需求的内容创新基因、丰富数字版权生态布局的考虑,以此增强用户与平台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免费模式吸引流量、培养用户习惯的基础上,再将用户引流至核心业务、探索付费转化的途径,这是平台音乐品牌打造、会员拉新的手段之一。从更长远来看,对于平台提高用户粘性、争夺市场份额大有裨益。
此外,行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大麦“平行麦现场”已成功吸引海信、韩都衣舍等广告主冠名,并首次推出在线演唱会优酷会员按时长分账模式,为市场带来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行业新风向、商业化新思路。TFBOYS演唱会也开发了虚拟礼物、限定实物周边、主题盲盒等门票附加权益,虽然备受争议,但也算一次大胆尝试。
如今,线上音乐演出已进入付费为主、免费为辅的探索阶段,未来在艺人流量、平台资源、赞助商资金、用户心智的联合加持下,或许线上演唱会将探索出商业模式的完整闭环,不断走向成熟。